中国空军破解多项高原航卫保障世界难题
歼20试飞以来,国际社会的关注焦点除飞机性能外,还集中在一个重要领域:中国航空医学的发展、飞行员的安全保障是否同步跟进?新型航空武器的研发使用,意味着更高的过载、短距离起降、超音速巡航……这都对飞行员素质和航空医学保障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极为复杂的中国,飞行员急进高原能否迅速形成战斗力,是航空医学发展水平的最高标准之一,这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目前,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为核心的科研团队已研究设计出飞行员急进高原快速适应模式。
中国空军航空兵部队进驻雪域高原训练,面对高原低温、低氧、低压等特殊条件,飞行员和普通人一样,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高原反应,常常吃不下、睡不好,基础体能、飞行耐力等难以保持。为解决“急进高原迅速形成战斗力、常驻高原持久保持战斗力”这一世界性军事航卫保障难题,中国科研工作者构建了入高原初期人体适应低氧环境动力学模型,创造性地提出“人体自组织系统环境适应理论”。
而这一成果是年近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航空医学专家俞梦孙三个月内四上高原、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后取得的。
俞梦孙:“经过我们这次实验已经有那么多数据可以收集,飞行员完全可以健康地上去、健康地留在上面。但这个健康是要对人和环境之间的对立有所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让人和环境能够协调配备。现在为什么高原反应那么大?其实是环境的变化速率大大地大于人体自身适应速率。如果我们把这个方程式倒过来,或者我们中间划个等号,人就健康了。我们现在做的工作就是:让这个变化的过程慢一点,或者让人的变化快一点,这两个办法都可以。因为让这个变化跟人的自身适应速率相匹配,就能做到健康。总而言之一个原则:让上去的人在新的环境下适应,就不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我们这次已经把这个方法用到我们实际的工作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