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王淀佐:搞科研就是要抓住目标不放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3-08-06

【 字号   】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大庆 时间:2013-07-28

 

    科技追梦人

 

    1990年,时任中南大学校长的王淀佐接到美国工程院的一封来函。拆开一看,他几乎不相信:自己当选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事先我并不知道我被推荐,至今我也不知道是谁推荐了我。”从1991年开始,这位先挂上外籍院士头衔的矿物工程专家又先后当选了中科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和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1934年出生的王淀佐15岁就进入了有色金属行业工作。“我没有像今天的年轻人那样有过系统的、读硕士博士的学习过程,也没有出国留过学。”王淀佐只是在1956年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时,作为一个调干生进入到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学习。

 

    用始终如一、锲而不舍来形容王淀佐一点也不过分。但王淀佐自己则说:“我搞研究舍得花时间、花力气,愿做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的事情。”

 

    选定目标不放弃

 

    虽是大病初愈,但坐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会议室里的王淀佐依然精神矍铄。这位前院长回忆自己的人生经历时说:“我15岁迈入选矿专业的门坎,在沈阳选矿药剂厂参加短期技术培训班,就与选矿药剂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的王淀佐像大多数人一样,党叫干啥就干啥,并逐渐爱上了选矿专业。

 

    命运的改变始于1956年。当时,党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的热潮。一天,处长对王淀佐说,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会影响他将来的发展,组织上决定派他作为调干生去上大学。这正是王淀佐梦寐以求、一直向往的事情。于是他抓紧时间复习功课,做考前准备,填报的志愿是位于长沙的中南矿冶学院的选矿专业。这年夏天,他接到入学通知,来到岳麓山下的学校。

 

    5年之后,王淀佐毕业留校,主要从事科研工作。“那时我基础差,但仗着身体好,舍得花时间,多干一些。”王淀佐说,搞科研,就是要抓住目标不放。我做的浮选药剂、浮选电化学、浮选溶液化学等研究,都是坚持了几十年,像郑板桥说的“咬定青山不放松”,一旦入手,不轻易放下,不见异思迁。

 

    文革中“偷偷干科研”

 

    2005年12月,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在海南举行学术会议。有一天,会议所在宾馆的大厅里贴出一张海报:晚上座谈研究生教育问题。结果,当晚有20多位院士莅临,王淀佐也参加了讨论。有位院士谈到部分研究生对科研工作没有兴趣,只是为找工作而暂时屈就。王淀佐说,文革不重视科技、教育,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这些都是极其错误的。但文革也是通过另一种方式在“考验”知识分子。真正喜欢科研的人都没有放弃,或者是在偷偷地干,或者是为以后继续搞科研而偷偷地学习。文革把那些科研投机者和不是真正喜欢科研的人都淘汰出去了,正所谓“大浪淘沙”。

 

    王淀佐就是那种“偷偷干科研”的人。

 

    文革开始时,王淀佐正在中南矿冶学院工作。他靠边站了,挨批了。在实验室关闭不能工作后,他就偷偷地在家里关起门来搞计算推导。“差不多每天都是12点以后才上床,因为夜深人静,别无干扰,最好工作。”

 

    偷偷科研,正是基于王淀佐对选矿工作的喜爱,也正是这种“偷偷”的环境,更增加了他对选矿研究的痴迷。他说,我常常为了某一难题而冥思苦想,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既经历了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困境,也体会到了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欢愉。

 

    人到了如醉如痴的境界,是不在乎名利的。王淀佐在文革期间曾干过让现在许多人难以想象的事:他以“钟宣”为笔名,在《有色金属》杂志上发表了10篇论文。匿名,只是为了躲避被批判和被指责,只是为了还能偷偷地做他心爱的科研工作。

 

    一位大科学家,一定有他对研究对象痴迷的过程。正是这种痴迷,使他们有了许多在常人看来“另类”的故事。

 

    从选矿工到大师

 

    今年6月15日,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代表齐聚长沙,庆祝王淀佐从事选矿事业65周年,对他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表示敬意。

 

    王淀佐的工作主要就是用理论指导选矿药剂的设计。他介绍,近一个世纪以来,开采的有色稀有金属矿产,都是既贫又杂,需要经过选矿富集分离,其中最先进的技术是“泡沫浮选法”。就是矿石粉碎后,其中某种有用矿物成分的细颗粒,在某种特制化学药剂作用下,可以粘附在气泡上,在矿浆水中漂浮成泡沫而与其他种矿物颗粒分离。选用不同的药剂,可以有选择性地使某种矿物浮起。

 

    显然,浮选药剂是技术关键,研究者竞相开发新药。王淀佐说,以前都是“炒菜式”方法配药,就是把各种结构相似的化学品逐一试验,或者混合组配试用,试验工作量巨大。两种化学品分子结构极为相似,甚至仅差一个原子或仅在原子排列上小有不同,性能就大不相同。“我多年执迷于泡沫浮选法的结构化学解释和分子设计理论研究,希望找到好药剂,提高选矿效率。我乐此不疲,锲而不舍地沉浸其中几十年。”

 

    功夫不负苦心人。王淀佐在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所创立的浮选化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浮选理论的基础,被国内外学者公认为未来浮选科技发展的方向。他发表著作9本,论文200多篇,并获多项国家级奖励。2010年9月,王淀佐被第25届国际矿物加工大会授予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人。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