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吴天一:坚守高原守护生命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6-17

【 字号   】

栏目:CCTV新闻 新闻直播间 时间:2014-06-06

 

    接下来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报道,半个世纪前,年轻帅气的塔吉克族军医吴天一走进了青藏高原,50年里,他骑着马跑遍了青藏高原,开展慢性高原病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临床学等普查和研究,在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领域填补了世界空白,构建起高原生存安全的科学体系。

 

    最近这两天年近80的吴天一院士又露出了老顽童般的笑脸,他负责指导的973前期项目,终于取得了足够的实验样本,研究工作的瓶颈被突破。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屠宰完了,那个牦牛还是热的时候,你得赶快去取标本,五典以后他就不让你弄了,他要放进入冷库,所以这个时间非常紧,难度很大。但是现在我们终于取成功了。”

 

    这个项目是以牦牛为样本,研究动物高原适应性的生理特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这个在研究生物,对高原适应上,有重大意义,没有人搞过,我要来做这个。”

 

    1958年,年仅22岁的吴天一,开始投身研究高原病的防治,1978年吴天一创建了全国第一家高原医学研究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这个青藏高原,原来的面貌是真的贫穷落后,但是资源极其丰富,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人类不可能摒弃这块土地,我们中国是青藏高原的主人,250万平方公里,占26%的大陆土地,我觉得是经济建设,国防建设都要解决缺氧问题。”

 

    1980年,为了全面掌握各种急慢性高原病由吴天一带队,开始在高海拔牧区调查牧民体制特征,吴天一和他的团队骑着马踏遍了青藏高原的河流、冰川、草原他多 次死里逃生,全身留下14处骨折,他的一条腿里至今留着一块钢板。

 

    青海心血管病专科医院副主任技师 更登:“咱们要上山、下山、过河,很危险的。”

 

    青海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主任技师 赵国强:“(有一次)水几乎淹到,马的肚皮上了,马鞍子的镫就在水里面了,一个漩涡,差点就把他(吴院士)冲走了。”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在吴天一的指导下,青藏铁路建起23个供氧站,25个高压舱站,他主持撰写的高原保健手册和高原疾病预防常识送到每一个施工者手中,在青藏铁路五年建设期间,14万多驻路大军没有一粒因高原病死亡,被国际誉为高原医学史上的奇迹。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这是对我们的一个肯定,我感到很荣耀,但是我认为更大的,是一个鞭策,比如说青藏铁路运营期间,每年一千万旅客,要过这么高海拔的路,怎么办,怎么防治高山病,路还很远,事还很多。”

 

    为高原医学研究,吴天一院士倾注了全部按的心血,但是对远在国外的父母,吴天一满怀愧疚。如今双亲都已逝去没能在父母床前尽孝成了他无法弥补的遗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不能双全的,要做这个就要舍那个,我舍的是,没有到美国和家人团聚,但是我走的是,中国高原医学的科研道路,这个不后悔。”

 

    在吴天一院士的办公室里,还珍藏着一幅马鞍,每当工作累了,他都会把马鞍搬出来精心擦试,年事已高的院士现在已经很难有机会策马扬鞭,但这幅曾陪伴他多年的马鞍寄托了他对高原难以割舍的情怀。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天一:“青藏高原是我科研的根,是我生命的根,我和青藏高原的土地,人民,已经是血肉相连了,我不可能离开这。”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