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为核潜艇奉献一生无怨无悔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6-20

【 字号   】

来源: 南方都市报    时间: 2014-06-04 11:15

 

 

    黄旭华在办公室查看资料(2014年5月31日摄)。黄旭华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他在1957年接受研制核潜艇任务后,按组织要求隐姓埋名长达30年。新华社发

 

    践行

 

    价值观

 

    据新华社电 和蔼可亲的笑容,温和朴素的话语,看上去只是一位普通的老人。然而,88岁的他,背后却有着惊涛骇浪的故事。

 

    黄旭华,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誉所长。

 

    隐姓埋名三十年

 

    1926年,黄旭华出生在广东汕尾。“高中毕业后,中央大学航空系和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同时录取了我。我从小在海边长大,爱海,最终选择了造船。”他说。

 

    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掌握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露骨核威慑,“我被调过去说要搞核潜艇。”黄旭华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自己一直从事潜艇的研究工作,是名老党员,组织上放心。但接受任务后必须隐姓埋名。

 

    接受任务前,黄旭华回到阔别许久的老家,母亲再三嘱咐“要常回家看看”。但是,从1957年到1986年,30年时间家人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才终于又见到儿子。

 

    靠算盘计算数据

 

    研制初期最大困难不是物资匮乏,而是根本没有知识和人才。“当时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但核潜艇什么模样,大家都没见过。”黄旭华回忆。

 

    “计算数据,当时还没有手摇计算机,我们初期只能依靠算盘。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

 

    在进行核潜艇的试潜和定重测试时,黄旭华用“秤”的土办法。他要求所有上艇设备都要过秤,几年的建造过程,天天如此,使核潜艇下水后的数值和设计值几乎完全吻合。

 

    1970年12月26日,当凝结了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心血的庞然大物稳稳浮上水面时,黄旭华难掩眼泪长流。

 

    亲自进行深潜试验

 

    核潜艇只有深深地、静静地隐蔽在海洋中,才能真正形成战斗力,而战斗力的关键在于极限深潜试验。

 

    “开展极限深潜试验并没有绝对的安全保证”,黄旭华告诉记者,“我决定和大家一起深潜。”

 

    接近极限深度时,庞大的核潜艇载着黄旭华和100多名参试人员,一米一米地下潜。直到新纪录诞生,全艇沸腾。当时62岁的黄旭华,世界上首位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的总设计师,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此前支持他的妻子得知后,忍不住大哭,将一直郁结的压力尽情释放。

 

    “核潜艇是大家的功劳,是一代造船人共同拼搏奋斗的结果。将来在子孙面前说起来,我们这辈子没有虚度,能为核潜艇奉献一生,无怨无悔。”他说。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