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风采
柳百成: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来源:二局科学道德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4-07-21

【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记者:刘华、张媛、刘欣然 时间:2014-07-10 17:29

 

    新华网北京7月10日电(刘华 张媛 刘欣然)“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仅是为学习美国的科学技术而来,也是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这是1978年12月26日新中国派出的首批留美人员在抵达纽约机场时对现场数十名西方记者发表的郑重声明。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炎炎夏日,81岁的柳百成回顾那段往事,当时的情形仍历历在目——灯火通明的机场大厅,刺眼的镁光灯,52名同样着装的中国留学者……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吴葆祯大夫,代表大家用英语宣读了声明,吴大夫十几年前已经去世了。”忆起昔日故人,柳百成不胜唏嘘;说起这份声明,柳百成言语中又流露出由衷的自豪:“事实证明,我们的声明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据柳百成介绍,这一批“留学生”年纪都偏大,最年轻的也有三十多岁,那一年柳百成本人45岁,赴美前在清华大学担任讲师。吴葆祯长柳百成4岁。

 

    “因为文革,中国‘与世隔绝’十多年,很难挑出业务过硬、英语合格的年轻人去美国留学,我们当时对外的身份其实是访问学者。”柳百成说。

 

    首批留美人员原计划1979年1月派出,为了让他们赶在中美建交前抵达,中美双方同意将他们赴美日程提前一段时间。柳百成也因此有幸见证了中国国旗首次在驻美使馆升起、美国总统卡特举行隆重仪式欢迎邓小平访美等历史时刻。

 

    1979年2月23日,8名美国留学生抵达北京,中美互派留学人员的大幕正式拉开。

 

    经过短时间的英语学习之后,柳百成于1979年4月先到威斯康星大学,在那里学习了一年半,此后半年时间在麻省理工学院进修。他回忆说,那时美国社会对中国内地完全不了解,极为好奇。

 

    “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前三个月,周末我不用自己做饭的,总是有美国友人或港台同胞请我吃饭聊天,借机了解中国内地的真实情况。我也‘来者不拒’,正好借机做做宣传。”柳百成说。

 

    他还向记者聊起另一件小事:刚到美国,想一起出去拍些照片留影,就从使馆借了相机,装上从国内带去的黑白胶卷。不料,拍完照片冲印时竟发现黑白胶卷比彩色胶卷的冲印价格还贵。

 

    “后来才知道,那时美国的彩色照片洗印已是流水线作业,成本低,黑白照反而像是艺术照,价更贵。”

 

    让柳百成更为惊讶的是美国大学的科学仪器竟那么先进,而且研究人员随时可以进入实验室操作,唯一的条件是交3美元,作为实验室房门钥匙的押金。

 

    “出国前,我用光学显微镜只能将材料微观结构放大1000倍;在威斯康星大学的实验室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放大20万倍,对材料微观结构研究的深度有了质的跨越。”柳百成兴奋地说。

 

    在美国,柳百成还学会了使用计算机。寄宿在麦迪逊一个美国家庭期间,柳百成看见房东太太的9岁儿子正在熟练地使用苹果电脑,那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个人电脑,从此对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着了迷,并敏锐地感觉到计算机技术必将改变人类社会的未来。

 

    在威斯康星大学24小时开放的计算机房里,柳百成告诉自己——“轻伤不下火线”,常常冲上一杯咖啡,晚上9点多进机房,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一遍一遍学习编程。

 

    回国后,柳百成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提出用计算机技术改造传统铸造业,并开辟了“集成计算材料工程”研究新领域,而这些无疑都与他在美国的求学经历密不可分。

 

    正是凭借这种艰苦、踏实、勤奋的科研作风,对新鲜事物的开放和敏锐心态,柳百成带领团队在新开辟的研究领域,顽强拼搏、持之以恒,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1999年,柳百成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与柳百成同批赴美的留学人员,研究的领域各有不同,但各自都成就斐然,52人当中,仅当选院士的就有7人。

 

    在谈到自己对留学归国的态度时,柳百成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他到麦迪逊一所中学演讲,有学生问他要不要留在美国。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在台上唱了起来:“Home,home,sweet home,there is no place like home.”(家啊,家啊,甜蜜的家,哪有什么地方比得上家)歌声一落,全场美国学生为他热烈鼓掌,对中国学者表示钦佩。

 

    对于赴海外留学,柳百成一直持开放的态度:“留学海外,有助于开阔眼界。不过,现在与外面交流的渠道很多,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的也越来越多。”

 

    柳百成一家与美国渊源颇深:弟弟柳百新1981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州理工学院学习,现任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200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柳百成夫人曾晓萱,曾获美国富布莱特基金资助,作为访问学者赴麻省理工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中心学习,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已退休)。

 

    现在每逢暑期,柳百成和夫人常带他们的外孙一起,背上行囊,戴着墨镜,扛起相机行走世界。当然,美国是他们的重要一站……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