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近院士 > 院士获奖
袁隆平、傅廷栋、方智远、程顺和荣膺“中国十大种业功勋人物”

来源:二局农业学部办公室   发表时间:2015-03-18

【 字号   】

    2014年,在农业部主导下,经农民日报和中国种子协会组织的全国评选,我院农业学部院士袁隆平、傅廷栋、方智远、程顺和获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殊荣。

 

    “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是在各省推荐、初选并进行网络公示和网上投票的基础上,由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企业代表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推评委员会,按照严格的投票规则,在对候选人事迹进行充分讨论后,经过公开公正透明的程序产生的。此次评选活动历时近一年时间,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总结宣传改革开放以来种业发展中成就突出的人物,弘扬中国种业人“执著梦想、合作创新、奉献种业、强国富民”的精神,激励和引领更多的有志之士热爱种业、投身种业、支持种业的发展,为实现民族种业强国梦增添正能量,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贡献。

 

    评选结果揭晓后,农业部决定对每个功勋人物所在团队给予100万元种业研发经费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开展种业科研创新,并号召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向他们学习。

 

    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李振声、李登海、郭三堆、张海银、谢华安、程相文等6位小麦、玉米、棉花、水稻育种专家,其中李振声、谢华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事迹】

 

    一、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水稻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主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带领团队以1株雄花败育的野生稻为突破口,先后攻克了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等“五道难关”。197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推广面积208万亩,产量比常规稻增产20%。1995年,他主持研制的“两系法”杂交水稻获得成功,比“三系法”杂交水稻增产5%~10%。目前已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高产攻关目标,现在正在攻关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超级杂交稻。他先后荣获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联合国科学奖、粮食安全保证奖以及世界粮食奖、拯救饥饿(研究)荣誉奖、沃尔夫农业奖。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院士毕生奋斗的最大追求和心愿。袁隆平院士一直梦想着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他建议国家为种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执法环境,扶植一两个龙头种业企业,提升其国际竞争力,走出国门抢占国际市场,并建议把湖南长沙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的杂交水稻种业创新中心,研究中心,国际培训中心,展示、交易和信息中心,为中国杂交稻提供一个更好的走向全世界的平台。

 

    二、傅廷栋院士

 

    傅廷栋,油菜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国家科学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72年,他首次发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cms),被国际上认为是“第一个有使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国际杂交油菜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加、澳、中、印及丹麦等国只审定(注册)了22个油菜三系杂交种,其中13个是利用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杂种。他因此被国际油菜界认作“世界杂交油菜学科带头人”。30年来,中国应用波里马雄性不育材料育成的杂交种有100多个,累积推广面积6亿多亩。他育成油菜品种12个,累计推广面积近亿亩。他先后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国际油菜科学界最高荣誉奖——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GCIRC)“杰出科学家奖”,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农业科学奖,印度MRPC“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中华农业英才奖,湖北省科技杰出贡献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菜生产快速发展,面积、单产增加了3倍,总产增加10多倍,目前国产菜籽油约占国产食用植物油50%。这些成绩是改革开放政策、品种改良和栽培技术提高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低芥酸、低硫苷的“双低”品种面积已占油菜总面积的90%,其中“双低”杂交种约占70%左右。这些成绩是以傅廷栋院士为代表的全国油菜种业工作者勤奋执着、协作创新的结果。

 

    傅廷栋院士从1962年至今一直从事油菜品种改良研究。1972年发现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Polcms)后,他和老师刘后利教授将波里马不育材料分发给全国10多个单位共同研究,加快了杂交育种的步伐。最终,湖南农科院于1976年实现“三系”配套。

 

    1975年至今,傅廷栋院士几乎每年暑假都到青海、甘肃进行油菜北繁研究。他育成的饲料油菜专用杂交种“饲油1号”,利用秋季2个多月时间的空闲耕地种植,亩产青饲料3~4吨,相当于30亩草原一年的产草量,为西北、东北发展畜牧业探索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饲用油菜已开始大面积示范、推广。

 

    三、方智远院士

 

    方智远,蔬菜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他从事蔬菜遗传育种近50年,他和研究团队在20世纪70~80年代采用自交不亲和系途径育成我国第一个甘蓝杂交种“京丰1号”;80~90年代育成国内首批甘蓝抗病品种“中甘8号”、“中甘9号”,第二代春早熟甘蓝新品种“中甘11号”和第三代春早熟甘蓝新品种“8398”。这些品种比原来的主栽品种平均增产10%以上,累计推广超过1亿亩;90年代以来,利用首次发现的甘蓝显性雄性不育源,研究建立了甘蓝雄性不育系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中甘21”等6个优质、抗病、抗逆新品种,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他先后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中为方智远院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约200个地市级蔬菜育种科研单位和一批种子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迅速发展,经过几代育种科技人员的艰苦努力,我国在蔬菜种质资源研究、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抗病抗逆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目前已收集保存3.5万份蔬菜种质资源,在世界各国中占第三位;育成4800多个通过审(认)定的蔬菜新品种,主要蔬菜品种已更新了3~4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在与跨国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中,国内蔬菜种子仍占据着约80%的份额,国内蔬菜育种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农民增收及保障广大民众拎稳“菜篮子”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一个参加工作近50年的蔬菜育种科技工作者,方智远院士仍然工作在科研一线,积极参与工程院的咨询项目,为国家蔬菜种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建言献策。

 

    四、程顺和院士

 

    程顺和,小麦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研究员。他主持育成扬麦5号、扬麦158等,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他育成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6亿多亩,是建国以来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四、五、六次大面积更换的主导品种。他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63”15周年先进个人、江苏省农业科技功臣、建国60周年江苏省十大杰出科技人物;先后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进步奖、中华农业科教基金奖。

 

(左为程顺和院士)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粮食增产的因素中,品种改良的作用占到30%以上。程顺和院士毕生从事小麦遗传改良工作,在品种选育、方法、观点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他领导的团队育成的扬麦系列品种累计种植6亿亩以上,为粮食生产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针对我国北纬33度沿线水土资源丰富、适合小麦生产的特点,他又提出“南上北下”育种目标,充分利用南北大面积品种的育种成果,改良北方品种的赤霉病和穗发芽、南方品种的抗寒性和产量潜力,提高该区域粮食生产水平。

 

    (农业学部办公室 王庆 张文韬)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