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用,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工程科技创新,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国家高端智库职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贺信中作出的重要指示要求
当前位置:首页 > 战略咨询 > 研究动态
邬贺铨副院长考察“中华之星”高速列车

来源:系统管理员   发表时间:2009-06-15

【 字号   】

  2005年6月6日,北京东郊的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环行试验基地,风和日丽,一列蓝白绿相间的流线形列车在轨道上静静地等待着一群特殊的参观者。下午二点三十分左右,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院士和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的顾国彪、关桥、柳百成、高金吉院士等先后来到了试验基地。正在环行铁道领导“中华之星”高速列车试验的刘友梅院士热情地迎上前去欢迎。
  在刘友梅院士的引导下,邬副院长一行走到停在环行铁道西南侧的列车旁,健步登上了“中华之星”高速列车。刘友梅院士兴致勃勃地向大家介绍:这就是由我国自主开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列“中华之星”高速电动车组。它由2节大功率动力车和9节拖车(其中,一等车厢2节,二等车厢6节,酒吧车厢1节)组成,最高运营速度可达270km/h。采用了先进的交—直— 交电力牵引方式、微机网络列车控制和双拱流线气动外形等多项最新技术。列车具有极高的功率密度(15kW/t),比目前中国铁路上最高档的160 km/h直达特快列车还要高出近三倍,完全能够满足270km/h运营的要求;整列车控制及信息显示完全网络化、智能化,司机能够简单便捷地进行操纵控制、信息查询和故障排查;列车气动阻力和交汇时的压力波经过科学优化设计,既能节约运行能耗,又不会对交汇运行的低速列车造成不利影响;拖车上配有智能信息显示、可选频道液晶电视、GPS运行轨迹指示、航空座椅和真空集便装置等多项新装置,为旅客提供了舒适便捷的服务。可以讲,“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既吸收了我国传统成熟的技术和国际上最新的技术,又借鉴了国外铁路先进的经验,是目前我国最具先进技术和符合中国国情的自主新产品。
  刘院士接着讲:“中华之星”是2000年国家立项的“270公里/小时高速列车组产业化项目”,2002年9月完成了样车研制,随后在秦沈客运专线进行了高速综合性能试验,期间创造了我国铁路最高时速321. 5km/h的中国第一速,并于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这条客运专线上完成了53.6 万公里的线路运行考核。目前,它已完成了“解体拆检”,各项性能、结构和状态正常,所有试验数据表明,“中华之星”高速列车的研制是成功的。
  大家正认真地听着刘院士介绍,列车已不知不觉地奔驰在环线铁道试验线路上,只见铁道两旁的建筑物和树木迅速地驶向列车后部。车厢内两侧全封闭的玻璃视野开阔,乘客座椅分成左右二排,靠背可以自由调节,全列车中央空调温度适宜,乘客坐在座位上感觉十分舒适,客室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
  院士们先后参观了动力车设备室、司机驾驶室和拖车客室,并集中在酒吧车就座。考察中,邬副院长十分关心“中华之星”列车的产业化情况,关切地询问刘院士:“何时能够满足几百列的需求?”。刘院士答道: “近期还比较困难,作为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必然要经历诞生、成长、成熟的过程。目前,动车组已具备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一旦投入正式运营,还要根据运营情况进行相关技术改进才能最终实现产业化”。  列车很快就完成了三圈的试验运行,又停靠在起步的位置。院士们意犹未尽地下了车,在列车前面集体摄影留念。告别“中华之星”时,院士们都祝福我国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自主品牌”的这项高新技术产品,能够早日奔驰在祖国的铁路线上。
版权所有:中国工程院
网站标识码bm50000001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文兴东街1号国谊宾馆(中国工程院)
邮政信箱:北京8068信箱
邮编:100088
电话:8610-59300000
传真:8610-59300001
邮箱:bgt@ca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