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0-22日, 由中国工程院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和由中国工程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陕西省政府主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同时在西安成功召开。“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是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充分利用论坛高端智力资源、扩大论坛影响力、传播论坛成果,并为国际间学术交流和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提供平台。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先生担任论坛和大会组委会主席。
20日上午,“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开幕,中国工程院盖钧镒院士主持开幕式,中国工程院樊代明副院长、陕西省祝列克副省长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朱英国、荣廷昭、戴景瑞、喻树迅,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国际水稻研究所Khush G.S博士,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Lumpkin Thomas A博士以及来自中国、美国、德国、墨西哥、尼日利亚等17个国家的近800名作物育种专家参加了会议。
大会开幕式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樊代明副院长在大会上致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袁隆平院士作大会主席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杂种优势利用是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增强抗逆性和改善品质的有效途径,作物杂交育种技术是未来促进作物增产、推动农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世界各国在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近几年,小麦、棉花、谷子、大豆、亚麻等农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了更好地推动世界范围内作物杂种优势的研究和利用,以袁隆平、盖钧镒、傅廷栋等9位院士为首的作物育种专家发起了本次论坛和大会,旨在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理论研究水平,推动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推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产业化进程,为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做出新的贡献。这也是国内首次针对作物杂种优势利用而举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国际学术大会”以“开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新时代”为主题, 8月20日全天进行了大会报告。大会主席袁隆平院士做了“超级杂交稻选育进展”的主题报告,介绍了超级杂交稻选育的经验和方法,并指出只要有优良的品种、种植栽培方法和优质耕地,中国水稻仍有较大的增产空间和提升潜力。之后,来自日本京都大学的Ikehashi Hiroshi教授、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的Schnable Pstrick S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的盖钧镒院士、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的喻树迅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孙其信教授等14位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棉花等六大作物杂交育种领域的顶尖专家分别做了“QTL分析与杂种优势概念与创新”、“玉米结构变异:后果和机会”、“杂种优势改良的遗传解析”、“中国杂交棉花的研究和开发进展”、“杂交小麦育种的新进展”等报告。9月21日,以大会三个分专题“作物杂种优势的机理和基础研究”、“作物杂交种选育的理论和技术”、“亲本和杂种生产的理论与技术”为主题设立了三个分会场,47位专家围绕主题做了精彩的报告,从遗传资源、杂交选育技术、分子育种、杂种种子生产技术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作物杂交育种领域的最新成果。
8月21日下午,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召开,7位院士以及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Lumpkin Thomas A博士等20多位顶尖专家参加了研讨。与会专家认为作物杂种优势具有无法取代的遗传潜力和优势,对保障全球农产品供给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目前作物杂种优势的利用面临着作物种质资源挖掘不够、杂种种子生产效率低、杂种优势需全面改良等重大技术与理论难题。对于未来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抗旱、抗逆、品质等杂种优势的利用,小麦、大豆等作物杂种优势的挖掘等方面。要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水平,会议认为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扩大研究范围;整合国内研究力量,加强协同创新;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推动杂种优势的推广;建立国际合作机制,促进研究全面深入开展。
“国际工程科技发展战略高端论坛-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会议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供)
为更好地展示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成果,大会和论坛还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置了水稻、玉米、油菜、棉花、大豆、胡麻、油葵等观摩田。8月23日,与会专家赴杨凌进行了考察。
盖钧镒、傅廷栋、孙其信等院士专家参观杂交谷子观摩田(郑召霞摄)
戴景瑞等院士专家参观杂交玉米观摩田(郑召霞摄)
喻树迅、傅廷栋、戴景瑞等院士专家参观杂交棉花观摩田(郑召霞摄)
杂交大豆观摩田(郑召霞摄)
杂交油葵观摩田(郑召霞摄)
杂交水稻观摩田(郑召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