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2-3日,2014年国际工程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3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发表《让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主旨演讲,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1500多位工程科技界的学者、专家和外交使节参加了这一盛会。
大会期间,由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土木工程与人类未来分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分会主席崔俊芝院士,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官庆分别致开幕辞,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的30位院士以及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加拿大、墨西哥等6个国家的12位国外工程院院士、专家,国内百余位土木工程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土木分会场的报告与讨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社会各界对规划的科学性,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耐久性、可维护性、抗震性能以及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关注度和要求不断提高。此次分会以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为契机,邀请世界各国专家,探讨土木工程科技前沿问题,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学科发展。
分会共分4个环节。6月2日下午,钱七虎院士和英国Mott MacDonald公司Gareth Mainwaring先生主持了岩土工程环节的会议。何华武院士做了《高速铁路发展现状及科技前沿》的报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E.T. Brown先生做了《岩石力学和岩土工程在人类历史中的贡献及对未来的潜在贡献》的报告。
谢礼立院士和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B.F. Spencer先生主持了抗震与防灾减灾环节的会议。周福霖院士做了《中国汶川、芦山地震的教训和减震防灾技术的新发展》的报告,美国工程院院士Willfred Iwan先生做了《城市减灾的基本要素》的报告,法国工程技术院院士Jacques Lukasik先生做了《可持续建设中的新型混凝土材料》的报告。
6月3日下午,邹德慈院士和加拿大皇后大学Hok-Lin Leung教授主持了节能、生态、宜居的城市发展环节的会议。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博士做了《坚守健康城镇化的五类底线》的报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教授Saskia Sassen女士做了《城市的标准化技术和专业化差异》的报告。
张建云院士和美国陆军工程兵团顾问Delli Priscoli先生主持了6月3日下午水利水电工程环节的会议。马洪琪院士以三峡大坝为主要背景介绍了《中国大坝建设的现状与未来》,墨西哥工程院副院长Sergio M. Alcocer先生做了《工程科技未来和可持续发展》的报告。
此次分会,为国内外土木、水利、建筑工程科技学术界提供了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进展的绝佳机会。既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土木工程领域最新最辉煌的成绩,也汲取了世界各国相关领域的经验、听取了各方的建议,让国内外学者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探讨未来中国和世界土木、水利工程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会后,崔俊芝、曹楚生、周福霖、何华武、肖绪文等5位院士参观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中建技术中心成立于1999年,2007年经国家发改委等5部委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连续多年在国家评估考核中位居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首位,拥有3个博士后工作站和2个国家级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率先开辟了基于网络支持的在线工程检测与工程仿真计算中心,正在努力打造全球一流建筑业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们参观了林河研发基地大楼和结构试验厅,听取介绍技术中心总体情况和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应用情况。到会院士围绕技术中心建设与中心各部门的负责同志进行交流座谈。院士们建议中心要把握发展方向,根据发展的需求制定目标,强化组织结构;要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技术和关键技术,同时要注意解决技术推广应用中流程再造的问题,做到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生产力;要平衡当前效益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关系,立足长远保障科研投入稳定性;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培养,可以适当引入领军人才,更要重视自身人才队伍建设,确立合理机制保持科研队伍的稳定性和创新活力。
(照片提供:中建技术中心,供稿:王中子、唐海英)